當我看到這照片上老人身後破損的殘屋時,心中頗為震撼!

因為一來是讓我想起兒時住的三合院也是土磚砌成的,二來是心中難過在現代仍有老人家守著家族破屋居住?

過著以竹柴生火煮食的生活,躲在被人遺忘的角落~。

 

98.10.30 小女兒拍攝,我在相隔一個後才親自去參觀這土角厝。

幸好老夫婦並非居住在殘屋正堂,而是住在側東廂房。

知道真相後,才讓我心情不再難過。



 

土角厝正面


土角厝 側東廂房



 

土角厝古時候的建築材料相當昂貴,民家的住宅,常是配合主人的經濟環境興建的,許多人家的屋牆用竹管為柱,竹片編織成壁,再塗上一層泥土石灰;也有把泥土加入稻草攪和後,印成塊狀的土角,用來堆砌成牆壁的。


  圖中的土角屋蓋上紅瓦,是相當古老的建築。房屋的空曠處,成了農村家禽活動的場所。

土角厝,係台灣建築對泥的一種稱呼。以前,鄉下地方起最方便就是「就地取材」,外地入口建築材料就比較貴。

泥屋、磚屋只可以起一層,起多一層都不夠力橕。

 

土角厝『福星拱照』門聯

瓦片屋頂


土磚牆 木條窗


















98.11.29 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詩心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