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烏毛蕨嫩芽煎服為解熱劑;搗爛可敷治腫毒,有拔膿生肌之效。
幼嫩的捲曲葉可供炸,炒或一般調理食用。
烏毛蕨幼葉
97.5.25 攝於 屏東 浸水營古道
烏毛蕨孢膜囊
106.8.17 新北市 雙溪 丁蘭谷生態園區
烏毛蕨科
莖短而直立,葉叢生,植株可高達1公尺。
葉片披針形,長可達120公分,一回羽狀複葉。
羽片線形,長10~15公分,基部羽片突然緊縮成耳狀,葉脈游離,平行生長。
孢膜沿羽軸生長,長線形,單邊開裂朝向羽軸。
幼葉捲旋狀且泛紅色。
烏 毛 蕨 烏毛蕨科
blechnum orientale l.
根莖粗短而直立,莖頂及葉柄基部都密被有褐色線狀披針形的鱗片,葉簇生莖頂,大型,革質,葉柄堅硬,上面有縱溝,溝的兩側疏生著瘤狀氣囊,葉軸基部有6-8對的羽片突然短縮成耳狀,葉片長達1.5公尺。一回羽狀複葉,羽片線狀披針形,長約 30 公分,寬約 1.5 公分,羽片基部下緣下延,上緣則否,葉脈游離,通常分叉,小脈平行射出。孢子囊群沿羽軸生長,長線形,有囊群蓋,囊群蓋開口朝向羽軸。
廣泛分佈於全省低海拔山區,喜歡生長在開闊向陽坡地。嫩芽煎服為解熱劑;搗爛可敷治腫毒,有拔膿生肌之效。幼嫩的捲曲葉可供炸,炒或一般調理食用。
Blechnum orientale L. 烏毛蕨 (彩圖322.324)
短直立莖,叢生,成熟葉在外圍,上段朝外下彎。植株大型,1m以上,羽片基部不相連,下羽片急縮,幾乎無柄。孢子囊群沿羽軸生長。
分佈熱帶亞洲、澳洲、太平洋群島,臺灣低海拔山區常見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