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草木樨三葉小黃花

印度草木樨扁圓果實
 
 









98.4.8 攝於 大埤塘旁小菜圃

 

豆科

印度草木樨 北部海岸歸化植物。小葉線形,上半部細齒牙緣。

印度草木樨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

印度草木樨 也稱「野苜蓿」或「郎日巴花」'是蝶形花科的二年生草本植物,莖直立或斜上昇,高0.1~0.6公尺。葉為羽狀三出複葉,小葉倒卵形至倒披針形,1~2公分長,0.2~05公分寬,先端截形或微凹,基部尖。花黃色,後轉為淡黃色,小形,呈膜生總狀花序。萊果卵狀圓形,0.2~0.3公分,表面有隆起雕紋,內含種子一粒。

原產於歐洲,中亞和我國大陸的印度草木樨,早年是當牧草及土壤改良用綠肥引進台灣栽植,現則已於北部海岸地區馴化野生。泌蜜情形良好,極受蜜蜂喜愛。

草木樨類的花朵較多,據大陸的調查資料,一株三幹者,共有773個花房,著生小花14.6萬朵。開花持續時間一朵花2~3天,一花房6~7天,一株花15~25天,群體花期則在30~40天之間。

其花蜜粉多,產量高,且整天泌蜜,下午達最高峰。一朵花的泌蜜量為0.1~0.5mg。如果植株夠多,可作主要蜜源,蜜呈淺琥珀色,氣味清香,甜而不膩(1992,徐),深具潛力。此外,全草煎服還可治眼病,種子治腸疾或小兒腹瀉(1991,葉和鄭)。

印度草木樨  種子扁平,卵形,圓頭,基部為斜切面,黃色或黃褐色,表面平滑並稍具光澤,長1.8~2mm,寬1.3mm,厚0.9mm,臍部呈長橢圓形並稍微凹入,荒野、旱田或空地可見。蝶形花科 FABACEA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詩心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