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.10.7 社區原為稻田的工地

稗/稗草

 
















96.6.11 攝於 稻田

禾本科

別名:芒早稗、水田草、水稗草、稗子、稗仔、水稗

分佈:生長於台灣全島溼地、水邊,是溝渠和水田及其四週較常見的雜草。

用途:1.可做鳥類的飼料。2.食用:ㄅ.採成熟之果實,搗米後洗淨,煮粥食用。 ㄆ..將米搗出後曬乾,磨成粉末充當麵粉利用,可製麵條、餡餅或其它食品。3.藥用:性味:全草:微苦、溫。效用:全草:止血,生肌。治金瘡,損傷出血,麻疹;稗米:益氣宜脾

一年生叢生草本植物,桿直立叢生,基部膝曲或直立,,株高約 50-130 公分。

葉片長條形,無毛,葉鞘光滑無葉舌。

圓錐花序,稍向外開展,直立或彎曲。總狀花序常有分枝,斜上或貼生。小穗有2個卵圓形的花,長約 0.3 公分,具硬瘤毛,密集在穗軸的一側。

穎有 3-5 脈,第一外稃有 5-7 脈,先端具 0.5-3 公分的芒;第二外稃先端具小尖頭,粗糙。穎果米黃色卵形。果實乾熟後自行脫落,種子繁殖。種子卵狀,橢圓形,黃褐色。

由於稗草種子的成熟期早於稻子或與稻子同時成熟,使其常會雜在稻穀中。稗草一詞很早就出現於中國的詩經中,廣布全國各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詩心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