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說是三合院老家,這宅院產權卻不是屬於我們的,我們只是租住近20年的房客罷了。
縱然如此,卻是我出生到長大成人的屋廬,帶給我無數美好回憶的三合院,我仍喜歡暱稱它為『我的老家』。
三合院老家-以泥土與稻草砌成之土牆築成的宅第
屋後便是中壢家職→中壢家商
廣場前的豬舍及菜園及小水塘,現已成為停車場。枇杷樹當然也隨之消失無蹤啦...。
三合院廣場:泥土的大曬穀場與一塊塊石頭圍成的曬衣場,如今已被一層水泥覆蓋。
這廣場容納外婆養的番鴨及白鵝,還有母親養的飛樹雞。也是我們小孩子玩躲避球、老虎洞、蓋房子、跳繩、打彈珠...等遊戲的場地。
冬天長滿長長雜草的廣場,春天便會被小孩子們玩樂踐踏,而自動夷為平地,根本用不著大人來辛苦除草。這樣好氣候的季節裡,曬穀場想要長出一根草也難囉~!
上國中後,全家才搬到正廂房居住。
專一下,蔣公辭世的這天早上,正是外子到我家與我相識的紀念日。
我出生在此西廂房-原先是倉庫
紅磚瓦氣窗,木製屋簷
正廳
正廳內供奉羅姓屋主的祖先牌位。也是我讀書的場所-中間的木桌與長板凳,就是我昔日用功K書的傢具。
外子也曾與我共同在此啃書。
房東姑婆肖像
猶記小孩子長癩痢頭或豬頭皮,失聰的房東姑婆便會化身為巫醫,手執一枝燃燒的香,在傍晚執行醫療儀式:
把香點指在夕陽餘暉顯現的小患者頭部影子,口中唸唸有詞地唸著符咒語。如此這般下來,所有小患者真的都不藥而癒!簡直太神奇啦!
羅姓屋主太太肖像
每天早上與傍晚,會由火車站前街上的家,徒步挑餿水走回老屋的豬舍餵養豬隻,再至正廳祠堂上香拜祖先。
廳堂屋樑與古老的燈罩
與中壢家商的圍牆界線
變小的後院 - 原先種植有二棵榕樹與一片竹林及野生百香果
以石塊堆砌的傳統原始水溝
泥土與稻草砌成之土牆
木窗
水井
西廂房後面 96.7.28 外子專程載我回老家緬懷兒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