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味全埔心牧場的守護神-土地公,自牧場於民國46年創立,就已在此守護牧場。
母親見我朝土地公廟拍照,又訓我說:不可拍神祇。
我依然回說:沒關係啦!
收集社區圖鑑的目標告一段落後,下一標的便是收集社區的大小土地公廟。
若是不能拍攝,那要如何記錄呢?
所以老人家的忌諱,在現代應該不適用囉~。
土地公廟前的土牛溝
土牛、土牛溝、土牛紅線,是清代治理臺灣時所劃定的人文界線。一來為防漢民窩藏於番地;二來使生番不得逸出為害。此一政策最初僅為隔離漢番,最後逐漸演變成劃分漢民、熟番、生番界線的傾向。
先是在生番出沒的要口處立石為界,繼而在立石處挑溝堆土,築為界線的土堆,其外形如臥牛,故稱土牛;而居側的深溝,則稱為土牛溝。此外,當初畫界時,曾使用紅筆在輿圖上畫線,因此習慣上以「土牛」代表地表上有形的界線,「紅線」只稱地圖上無形的番界,兩者合稱「土牛紅線」。
清朝所定的番界,而最明顯的就是乾隆二十六年(西元1761年)在北臺灣全面開挖的土牛溝,範圍從當時的舊彰化縣(今臺中縣北半部)向北延伸到淡水廳(今臺北縣)的鶯歌境內。
整條挑挖的土牛溝在地表上是一項重要景觀。
97.12.20 攝於 楊梅-味全埔心牧場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