朴樹未成熟小綠果

朴樹葉背粉白

朴樹葉片三出脈歪基





96.3.31 攝於 社區散步道

台灣朴樹
Celtis formosana
Hay.

榆科

台灣朴樹是一種常見的特有種,為落葉性喬木。

樹皮灰白色,葉薄革質,互生,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,光滑,長 6~10cm,基部歪斜,上半部有粗鋸齒緣。

花葉同時開放,花為淡黃色,常1~3朵著生於當年枝條的葉腋。

核果長橢圓形,成熟時為橙黃色,可食。

本種為豹紋蝶的幼蟲食草。

別名:沙朴、桑仔、青朴、粕仔

英名:Chinese hackberry

書籍上記載朴樹:「材富彈性,但易腐,供製器具;葉煎服治漆瘡;樹皮通經,治風疹及中暑;果實為解熱劑,治骨硬。」可見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相關。

所謂「朴」,就是木皮。由於朴樹的幹皮質地粗糙、皮孔顯著,加上葉片粗糙如沙,所以名之為「沙朴」。

核果球或卵形,徑約0.5~0.6公分,9月成熟時呈橙黃色或帶紅褐色,鳥愛吃。

沙朴最有名的,該是它的核果了,過去曾是許多孩童的好玩伴。沙朴的核果先綠後紅,人稱「朴子」;從前鄉下的孩子常採堅硬的未熟果,當成子彈裝入細竹管,以竹筷為唧,便可將朴子擊出,是孩童們喜愛的打仗遊戲。小小的朴子是許多人共同的童年記憶。

朴樹的果實堅硬,未熟前可充當童玩,將果子裝入細竹管做射擊遊戲,成熟的果實呈紅褐色,可釀製食用,而其質材彈性佳,適合製作器具,早期常被栽種於鄉間民宅前。



 

 
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詩心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