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關西立善寺大乘閣掃墓祭祖後,趕到苗栗縣後龍溪觀看電魚活動,外子接著載我來到鄭氏古墓見識。

但見古墓前空曠水泥地面及石墓雕柱,都曬滿各式各樣蔬菜及藥草,

想來附近農民已將此古墓視為理所當然的活動場所,加以利用,一點也不忌諱此處是墳墓。

 

**  鄭崇和墓 苗栗縣官方網站 **

坐落於苗栗縣後龍縱貫公路上,過「龍溪」大橋不遠的十班坑左側。

「鄭崇和墓園」,不但是後龍鎮首屆一指的古蹟,同時,也是苗縣現存最完整的古墓。建於清道光七年,為崇和次子用錫所築,結構完整,墓前石雕精細,栩栩如生,是目前寶島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墓之一。目前列為國家二級古蹟。

鄭崇和,乾隆二十一年生,是開臺進士鄭用錫之父。原籍金門,十九歲渡海來臺卜居後龍。
  鄭崇和生時熱心益,為桑梓的發展不遺餘力。當時新竹一帶,閩、粵雜處,由於語言、風俗隔閡而常鬧意見,甚至械鬥事件也經常發生;崇和公認為這件事是開發臺灣的一大障礙,於是以視死如歸的精神,疏導紛爭,經他勸導之下,終於得到到閩、粵同胞的諒解,冰釋多年來彼此的歧視與仇恨,大家團結在一起,為地方的繁榮而攜手奮鬥。
  竹塹一帶山野,土番出草,殘殺無辜,崇和公召集壯丁,鳩資設崗哨,保護行人生命、財產的安全;一方面又設立私塾,親自授課,倡導四維八德,廣受桑梓父老的尊重與受戴。


  道光三年崇和公之次子用錫,不負眾望金榜題名,高中開臺進士。
  崇和於道光七年逝世,享年七十二歲,中北部鄉老紛紛前往弔喪。


  道光十二年,皇帝追封崇和為臺灣第一位「鄉賢」,特賜造旗官墓,墓前安置文武翁仲石人、石馬、石虎、石羊及左右兩支石旗竿,雕工精細不同凡品,保存的相當完整。
  石筆右柱為「恩受榮封更享枌榆俎研」,左柱寫「慶餘積善已看蘭桂科名」,使得拜謁的人倍感親切。

 

鄭氏古墓全貌

二級古蹟 鄭崇和墓 石碑誌

石旗竿左柱

石旗竿右柱

墓前文武翁仲石人

農民曝曬各種蔬菜及藥草

墓前文武翁仲石人、石獸

文官石人

武將石人


墓前石獸:虎、羊、馬






鄭氏古墓金爐

道光癸未科進士碑






98.2.14 攝於 苗栗縣後龍鎮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詩心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